做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用药,劲方医药差异化布局
“如果在全球这个靶点的药物已经有Ⅱ期临床的结果,我们一般就不做了。我们的定位是在全球范围内,与同类产品的差距不超过3年,在国内的话也要保证是前3位,这样最差也是个fast-follower。”6月19日,劲方医药CSO郑彪在接受亿欧大健康专访时说道。
劲方医药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创新药公司,由两位资深海归药物开发专家吕强和兰炯携手专业风投机构,于2017年在上海张江注册成立。半年后,随着免疫学专家郑彪的加入,劲方医药涉猎范围逐渐且覆盖了新药研发全产业链。劲方医药以免疫学为核心,聚焦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领域,致力于“全球新”药物开发。
创新药研发是一项周期长、环节多、投入大、失败率高等的高风险活动,在采访过程中,郑彪反复提到了“balance(权衡)”。在劲方医药内部,流行着一张九宫格,围绕着产品的发展阶段,创新标准和商业化潜力,劲方医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对照大厂管线格局,打出差异化竞争,而要求便是两个“3”。
与此同时,劲方医药亦通过不断借助外部平台及资源优势,与国际药企及平台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开发,如在抗体项目的研发上。精准的定位,让成立不到三年的劲方医药,便完成了近4亿元B轮融资,并将首款小分子肿瘤免疫药物GFH108推进临床阶段。
郑彪表示,这轮融资除了用于继续推进劲方现有临床管线(包括国外申报及临床试验开展)外,还将用于免疫学平台的扩展、新项目的启动以及在浙江滨海新区的产业化基地建设等。
而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劲方医药的多条管线也将迎来新进展。“大分子激动剂和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实体瘤的GF-105都将在明年申报IND;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GF-107则已经准备在澳大利亚做临床Ⅰ期。”郑彪说道。
避开拥挤的PD-1/PD-L1,选中肿瘤微环境
近些年,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新政改变了医药研发生态,中国的新药研发也开始从“中国新”格局走向“全球新”,大批创新药不断涌现。
劲方医药在追逐“全球新”上的明确定位——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不超过3年,使其选择了差异化的打法。
当下,劲方医药采用的是瞄准国际创新前沿靶点作为开发目标,快速跟进的策略,再基于自身在肿瘤和免疫领域的积累,寻求挤进全球前三。“在临床Ⅱ期结果出来前,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也就有了超车的机会。但如果在全球这个靶点的药物已经有Ⅱ期临床的结果,我们一般来说就不做了。”郑彪说道。
劲方医药首款推进临床的小分子肿瘤免疫药物GFH108,便是如此。当前,在肿瘤药物研发上,PD-1/PD-L1是热门明星靶点,竞争激烈。加上由于PD-1/PD-L1抗体药物单药治疗的应答率、生存率仍不理想,在这种背景下,晚入局的药企要想再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此时,小分子免疫药物的传统优势进入了研发者的视野,与PD-1/PD-L1单抗联用成了突破的方向。郑彪坦言:“我们再做PD-1/PD-L1单抗就没意思了,要做的话就是选择有潜力跟PD-1进行联合协同作用的靶点,TGF-β信号通路代表的肿瘤微环境及免疫调节就是一个方向。”
最新的研究也证实,TGF-β信号通路在肿瘤对PD-1/PD-L1抑制剂药物的抵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阻断TGF-β信号通路可能会使PD-1/PD-L1抑制剂的应答率和治疗效率有所提高。
礼来的Galunisertib目前是全球进展最快的针对TGF-β信号通路的在研药,其临床进展已经到Ⅱ期。而早在2015年,礼来便与百时美施贵宝展开临床试验合作,与全球第一个PD-1药物Opdivo相结合。
无独有偶,在PD-L1抑制剂上失去先发优势的默克,也选择与GSK联合开发,在其PD-1抑制剂Avelumab基础上,联合开发同时能靶向PD-L1和TGF-β通路的双功能融合蛋白产品M7824,目前该产品也已经进入II期临床试验。
大厂的布局让诸多药企看到了希望。除这两家外,国内诸如恒瑞医药、劲方医药以及璎黎药业等药企业纷纷进场,布局TGF-β信号通路,谋求未来与PD-1/PD-L1靶向药物联合使用。但截至目前,国内进入临床阶段的只有璎黎药业以及劲方医药。
不过,对于fast-follower的新药研发模式来说,“快速”显得至关重要。Nature Reviews曾指出,同类最优品种如果落后“同类第一”2至5 年,产品价值便为38%;如果同类最优品种上市时间落后“同类第一”超过5年,则产品价值仅为17%。
同一赛道的选手虎视眈眈,劲方医药也在加速推进临床进展。当下,在临床前体内外试验中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药效和安全性的GFH018,已于2019年9月完成了首例患者给药。
文章来源:《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网址: http://www.xbyfzmyxzz.cn/zonghexinwen/2020/100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