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全英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本文引用:王婷,陈鲤翔,康巧珍,等.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全英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6,33(4):71?74.DOI:10.3969/?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全英课程的开设是郑州大学开展全英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是针对具有一定专业英语基础的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建设旨在摸索和总结全英课程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本科全英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该课程阐释了免疫反应的本质和规律,既是一门经典的专业课,又是发展极为迅速的前沿科研领域。在两年本科双语教学的基础上,与多位具有资深教学经
验的老师合作,开展了全英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全英教学模式。现将教学探索与实践进行总结,与同仁共勉。
1 全英教学的师资复合化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全英教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因此全英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全英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1?3],才能保证全英教学的效果。教师是维持良好教学体系稳定、扎实的基础。全英教师还必须面对由于文化、语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所引起的多方面理解和交流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学校对参与全英课程项目的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不仅有多年专业知识教学经验,还有多年海外留学经历,且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能力。在教师的资格认定上,学校实施全英教师由研究生院层层选拔,课程立项经专家审核通过后才能取得全英授课的资格。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年进行全英教学的考核,进一步通过教学效果评定教师授课资格。学校也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全英师资水平。此外,多种激励措施比如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优先选派进行国际教学科研的学术交流等,从多个层面鼓励全英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成为创新型教学人才。
2 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课件的使用
教材的选取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依据,对于全英文课程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全英教学改革主要针对研究生一年级新生,这样的教学对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免疫学等。基于对学生英语素质水平的考虑,全英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教材主要选取英文原版教材中的基础免疫学章节,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多方位认识和理解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免疫学概念和基础知识。
课程主要采用Abbas等[4]编著的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和Murphy等[5]编著的Janeway's immunobiology为课程教材,同时参考Owen等[6]编著的Kuby Immunology和Sompayrac[7]编著的How the immune system works等教材,突出重点,准备了六方面16个专题内容的课件和教案,涵盖基础免疫学和分子免疫学的内容。课件中对重要的专业词汇做出中文注释,避免学生因不识词汇而造成的理解障碍。此外,还利用学校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使课件也成为网络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在网上提前预习。教师还利用各种共享资源搜集大量动画演示,如固有免疫反应的过程、T细胞活化的信号通路以及经典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等,直观生动地展示课程内容,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全英教学并非对原版英文教材照本宣科,通过借鉴国外教材,结合中国的教学体系与学生的特点,在总结中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英文教材中更加生动的图文提出教学中的建议,并进行教材建设。
3 混合式教学的运用
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混合式教学是人们对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针对全英授课内容、形式及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尝试了多种教学探索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了更具针对性的混合模式的教学方法。为了保证授课质量,承担全英教学立项的各位教师(包括2位教授,2位副教授和2位讲师)都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
且9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较强的英语能力以及免疫学领域科研背景。采取专题模块化形式,每位教师分别负责自己最擅长的知识模块,以科研专题讲座的方式授课,课后设有开放式讨论。从与不同教师的交流来看,学生普遍反应良好。
此外,每堂课开始教师会和学生进行一些免疫学研究进展的探讨,并引出这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次专题课结束时,利用网络教学的课程教学日历和教学安排提前告知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并对课程的整个体系结构有更全面的了解。通过要求学生在课程教学网站上进行本次课程的小测验,可大大提高全英文课程的课堂效率。在教学方法上也改变过去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利用课程是小班授课的优势,引导学生在结合自己专业方向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和互动,将知识学习效果最大化,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对科学研究的敏感性。
文章来源:《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网址: http://www.xbyfzmyxzz.cn/qikandaodu/2021/0708/568.html